:::
窟內東壁造像龕
16窟為橢圓形平面、穹隆頂,擬似草廬形式的窟形,南壁開明窗與拱門,北壁鑿雕一身立佛大像,四周壁面的上層雕滿千佛龕,下層則有大小佛龕。這裡所見為東壁龕像,壁面最大龕為二佛龕,尖拱龕楣浮雕坐佛,龕柱雕滿千佛龕,龕像二佛,頭光浮雕小坐佛,頤圓面方,五官舒朗,笑意古樸,右袒式袈裟、肩披右衫,胸前披節帶,軀體壯碩,衣薄貼體,與第18-20窟的造像相似,可能是一期窟時期鑿造的。壁面還有較小的佛龕群,面容與身軀較為拉長,比起一期窟造像略為消瘦,接近二期窟晚期窟的造像;坐佛像都著褒衣博帶式袈裟,則是反映了孝文帝服裝改革(486-494)的成果,而雲岡石窟最早出現著褒衣博帶袈裟的紀年造像,出現在太和十三年(489),可作為龕像建造年代的參考。(編撰/范雅竹)
Dspace ID:
YG0634
Coverage spatial:
山西省大同市雲岡石窟第十六窟
Date created:
2004/07/26
Date submitted:
北魏文成帝興安初年(454~)或和平初年(460~),到文成帝死亡之際(465年)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