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書房

韋政通,1927年12月16日,生於江蘇省丹陽縣新豐鎮(今屬鎮江)。1949年,他帶著自幼便有的浪跡天涯的願景,隻身赴臺灣,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走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活出了他自己最想過的生命路。

1954年春天,他作出了人生的一個重大決定,開始了以賣稿為生的生活。1953年下半年,他認識了勞思光先生。勞先生淵博的知識、高效的工作和爽朗的笑 談 深深地吸引了他,而勞先生當時靠一人寫稿來維持一家人生活的生活模式也為他指明了一條生活道路。真正使他這個決定成為現實的,是當時香港《人生雜誌》的負 責人王貫之先生。王先生不僅在精神上鼓勵他,還在《人生雜誌》上為他提供了固定的發稿機會。在這三年之中,他不僅寫作,還熱衷於學習。正是這種學習的熱 忱,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在臺灣大學聽方東美先生的《人生哲學》、《印度哲學》、陳康先生的《希臘哲學史》等課程,每兩週參加牟宗三先生在臺灣師範學院 (臺灣師範大學的前身)舉辦的「人 文友會」,與牟宗三先生的相識,使他找到了他當時急需的信仰,開始了他對新儒家的「信仰之旅」。

六十年代初期,韋政通在思想上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轉變,與新儒家的「道德的理想主義」分道揚鏘,走出傳統,開始了他自由的思想歷程。這一時期,他由自由主義 陣地之一一一《文星》的讀者轉變為《文星》的作者,結識了殷海光等自由主義思想家,加入了自由主義者的行列。他在閱讀的基礎上,實踐著殷海光先生對他的希 望一一「嚴重地工作二十五年J'以每年一本著作的成績鋪就他思想探險的道路。八十年代,韋政通結束教學生涯之後,擔任被稱之為現代化派的《中國論壇》半月 刊編委會召集人八年。1984年起與傅偉勳教授合作主編《世界哲學家叢書》,廣泛邀請海內外的學者精英參與。1988年,訪問北京大學時,被聘為北京中國 文化書院導師。近年來,隨著兩岸學術交流 的日益頻繁,韋政通不顧年邁,往返於海峽兩岸,講學不輟,為傳統思想的創造性轉化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韋政通一生扮演著學者、思想家與知識份子三種角色。三種角色都圍繞著同一個問題,卻採取著不同的方式:作為學者,他全面梳理中國思想史,從古代直至當代, 寫出了《中國思想史》、《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等鉅著,並進行了諸如對孔子、苟子、董仲舒、梁漱演、胡適、毛澤東等人的個案研究,還編著了如《中國哲學辭 典》、《中國哲學辭典大全》等有影響的工具書。作為思想家,他立足現代生活,反思傳統,對傳統思想進行了創造性的轉化,寫下了如《倫理思想的突破》、《中 國文化與 現代生活》等對傳統核心觀念進行批判與轉化的著作。作為知識 份子,他承擔著知識份子的責任,發揮著知識份子觀念參與社會的作用,對現實生活的具體方面進行理論批判與梳理。(摘錄至儒家倫理的創造性轉化)一書。

年份
學術活動
1989

4月18日,與胡佛、文崇一、楊國樞等二十餘位臺灣社會科學界高級知識份子發起成立澄社,以「超然獨立的立場」進行「論政、議政而不參政」,主張通過和平改良的道路實現臺灣政治體制的變革。
5月,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慶祝「五四」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提交並宣讀論文〈科學、民主、反傳統-以「臺灣經驗」反省「五四」〉,載《中國論壇》,第三二七期,5月10日。同時出席由中國文化書院、二十一世紀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慶祝「五四」七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8月,出席「紀念殷海光逝世二十周年研討會」,提交論文〈自由」與「存在」的對決-略論殷海光先生悲劇的形成〉,載《紀念殷海光逝世二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
《歷史轉換點上的反思》,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傳統與現代化》由水牛出版社再版,改名為《儒家與現代化》。
〈邁出「五四」的幽靈〉,載《中國論壇》,第三二七期,5月10日。

〈殷海光先生的志業與悲劇〉,載《自立早報》,8月28日。
1990

5月,《臺灣春秋》雜誌刊發訪問韋政通先生的文章,越為〈破繭而出的彩蝶-訪韋政通談臺灣當前的文化思想〉。
5月27日至31日,出席在河北石家莊召開的晏陽 初平民教育與鄉村改造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創造轉化」與「自我實現」-論晏陽初的思想與人格),該文1993年由國際鄉村改造學院紐約辦事處出版英文版。 
7月,為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新加坡四地中華書局慶 祝八十周年而作〈儒家倫理在「臺灣經驗」中的角色〉。 
9月7日,在「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研討會上致開幕詞-〈雷震在臺灣民主運動史上的地位〉。 
《巨變與傳統》改名為《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改由臺北桂冠圖書公司出版。 
《儒家與現代中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
內容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本有一半不同。 
〈開創民主社會,需要民主性格〉,載《中國時報》,1月3日。 
〈三月學運的檢討與期待〉,載《中國論壇》,第三四九期, 4月10日。 
〈人道之光重回故土-晏陽初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觀感〉,載《中國論壇》,第三五五期,7月10日。
〈古典的重要〉,載《中國論壇》,第三五五期,七月十日。 〈尊重生命的典範人物-馬曉濱案引起的省思〉,載《民 眾日報》,7月24日。 
〈推廣民主教育,發展民主文化-為自由主義者重定位〉,載《中國論壇》,第三五六期,7月25日。 
〈學術要自主,文化要自由〉,載《遠見》,11月。 
〈與中國文化相「隔」的馮友蘭〉(韋政通口述,伍至學整理) 載《中國論壇》,第三六四期,11月25日。

〈「語錄」、「文復會」與個人崇拜〉,載《自由時報》,12月3日。
1991

2月,出席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主辦的「文化與社會: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與反省」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是文化危機,抑是文化重建-「臺灣文化主體性問題」初探〉。
《立足臺灣,關懷大陸》,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上冊,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一個夢想:多元化的統一) ,載《二十一世紀》,2月。
1992

5月,參加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召開的「國際朱子學會議」,提交並宣讀論文〈「慶元學禁」中的朱熹〉。
12月,出席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辦的「民族主義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臺灣意識與民族主義〉。

《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下冊,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1993

《思想的探險》 (自傳) ,由臺北正中書局出版。

《中國哲學辭典》,由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重印。
1994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榮捷先生逝世,撰寫〈白鹿薪傳一代宗─國外弘揚中國哲學六十年的陳榮捷先生〉發表於北京《讀書》,1995年3月。

1995

出席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辦的「變遷與調適:觀念與行為的省察」學術研討會,發表演講〈人文教育與人的品質〉。

1996

7月,出席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召開的「儒學與現代世界國際研討會」,發表〈孔子成德之學及其前景〉。
參加北京社會科學院於山東曲阜舉辦的「海峽兩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並提交論文〈經濟發展與倫理建設〉。
11月,應日本東京亞細亞問題研究會之邀訪問日本九天。訪日期間,在梁漱溟先生紀念會上講演「梁漱溟的人格特質與生命動力」,並訪問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

《孔子》(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由台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該書為韋政通先生經過傳統主義和反傳統之後重建傳統的重要成果,自謂「《孔子》這本書已是我在重建新傳統這一工作上最後的成果,也是一生鑽研儒學的告別之作」。
1997

在台北洪建全基金會演講「開拓人文思考的新是也」和「如何在日常生活落實人文精神」。

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重印撰寫序文〈《新青年》的反讀與再思〉,載《中國哲學史》,第四期。
1998

9月,湯一介、杜維明主編《百年中國哲學經典》於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倫理思想的突破〉(節選)、〈新儒家與自由主義觀念衝突的檢討〉收入第五冊。

本校呈韋政通先生捐贈3000餘種書籍及影音資料,

敬請點入觀看

人可以老,但是智慧不會老,而是愈『老』愈『香』

韋政通教授是當代中國最有活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可以引導學術界走向民主、科學和倫理的研究方向,又與法鼓大學學院的發展緊密結合。

韋政通教授贈予法鼓大學近五千冊個人藏書及本身著作,領域涵蓋有哲學、社會學、文學等類別之中外文圖書,已分門別類歸入本館館藏中。並成立「政通書房」,希望能提供給國內外研究相關領域者使用。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