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河南洛陽南方二十五里的龍門石窟,是舉世聞名的漢傳佛教文化資產,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2000年11月,已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龍門石窟大大小小洞窟如蜂房般密佈在伊水兩岸山壁上,《水經注.伊水》云:「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北流」,西山名為龍門山,東山名為香山,南北長達綿延約一公里,古稱「伊闕」。因其地處九朝帝都洛陽,故又名「龍門」。位於交通要衝,地形險要的龍門,自古以來為軍事戰略要地,其山明秀水,氣候宜人的地理環淨,也成為當地著名的遊覽盛地,騷人墨客,絡繹不絕。

繼北魏拓跋氏政權在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開鑿雲岡石窟後,隨著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位在洛陽南郊的龍門,也在此前後出現佛龕的開鑿。依據造像記所知,龍門石窟最早開鑿的古陽洞,建造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左右,往後近三百年間造像活動持續不斷,直到唐代中期安史之亂(763)後才逐漸衰微。現存大小龕窟兩千一百餘個,大小造像十萬餘尊,石刻佛塔約五十多座,造像題記兩千七百多塊,其數量可說居全國石窟之冠,造像活動的高峰期分別在北魏以及唐代兩朝,前者從北魏太和十七年至永熙三年(493~533),窟龕數量約占全數的三分之一;後者為唐貞觀六年至天寶十四年(632~755),窟龕數量約占全數的三分之二。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佛教在北魏及唐代皆因皇帝的信仰與尊崇,以王室為中心的上層統治階層,集中國家力量,徵集技藝高超的工匠技師,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石窟藝術,其中重要洞窟的開鑿是皇家政治力的具體展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因此,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中國五至十世紀皇室與佛教關係的變化,同時也側面反映出中國歷史上政治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其意義是其它石窟無法比擬的。

龍門石窟主要的石窟群多集中在西山岩壁上,其中大型洞窟有二十九個,最具代表性的魏窟包括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皇甫公窟(又名石窟寺)、魏字洞、普泰洞、火燒洞、慈香窑、路洞等,最具代表性的唐窟則有潛溪寺、賓陽南、北洞(開鑿於北魏,造像完成於初唐)、奉先寺、淨土堂、龍花寺、極南洞等。東山崖壁上均為唐窟,其中以二蓮花洞、看經寺、大萬武佛洞(又名擂鼓臺中洞)、高平郡王洞為代表。

此次「龍門石窟」專題中所呈現之603張照片,分別是從林保堯教授2002年7月「河南、河北、北京文物考察」以及2007年 8月「陜北、晉北、河南石窟藝術考察」兩次田野考察攝影檔案中所挑選出的,拍攝者包括林保堯以及研究生林逸鴻,照片之著作財產權全歸林保堯教授所有。所收錄者包括潛溪寺、賓陽三洞、騰蘭洞、梁文雄洞、敬善寺、韓氏洞、韓氏洞左上方小窟、佛崖三佛龕、雙窑、萬佛洞、萬佛洞北側下方小龕、萬佛洞南側立佛龕、清明寺、簡惠洞、老龍洞、蓮花洞、彌勒北一洞、彌勒龕、唐字洞、奉先寺、奉南洞、古陽洞、北市絲行像龕南側洞、藥方洞、火燒洞、皇甫公窟、八作司洞、地花洞、千手千眼觀音窟、大萬伍佛洞、擂鼓台北洞、高平郡王洞、看經寺、救苦觀世音像龕、2170號窟、29號窟、王元軌洞、袁弘勣洞、優填王像、擂鼓台文物廊等主題之照片。

References: 

龍門石窟專著書目:

  • 久野健、杉山二郎著,《龍門‧鞏縣石窟》,東京:六興出版,1982年。
  • 中田勇次郎編集,《龍門造像題記》,東京:中央公論社, 1980年。
  •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雕塑篇11.龍門石窟雕刻》,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 中國書法編輯組編輯,《龍門二十品》,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 水野清一,《河南洛陽龍門石窟の研究》,京都:同朋舍,1980年。
  • 王振國,《龍門石窟與洛陽佛教文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 伏見冲敬解說,《北魏龍門二十品》(共2冊),東京:二玄社,1959年。
  • 吳元真主編,《北京圖書館藏龍門石窟造像題記拓本全編》(共10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 李文生著,《龍門石窟與洛陽歷史文化》,上海:上海人民美朮出版社,1993年。
  • 李文生編著,《龍門石窟門裝飾雕刻》,上海:上海人民美朮出版社,1991年。
  • 李振剛主編,《2004年龍門石窟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 角井博解說,阿辻哲次釋文,《龍門二十品:北魏》,東京都:二玄社,1988年。
  • 拓殖大學圖書館編集,《「龍門石窟造像記」拓本分類目錄》,東京:拓殖大學圖書館,2000年。
  • 河南龍門文物保管所編,《龍門石窟》,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3年。
  • 宮大中,《龍門石窟藝術.增訂本》,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 宮大中,《龍門石窟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 張乃翥,《龍門佛教造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年。
  • 郭丙均、龍門文管所編著,《龍門石窟造像選萃》,鄭州:河南美朮出版社,1989年。
  • 陸蔚庭,《龍門造像目錄》(美術叢書27),板橋:藝文出版社,1975年。
  • 曾布川寬編,《龍門石窟石刻集成》,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センタ,2000年。
  • 塚本善隆著,林保堯、顏娟英譯,《龍門石窟:北魏佛教研究》,新竹: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2005年。
  • 楊超杰、嚴輝著,《龍門石窟雕刻萃編:佛塔》,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年。
  • 劉景龍、李玉昆主編,《龍門石窟碑刻題記彙錄》,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年。
  • 劉景龍、楊超傑編著,《龍門石窟總錄》(共36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3年。
  • 劉景龍主編,《龍門二十品 北魏碑刻造像聚珍》,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 劉景龍主編,《龍門石窟紋飾拓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 劉景龍主編,《龍門石窟造像全集10東山諸窟》,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 劉景龍主編,《龍門石窟造像全集1賓陽洞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 劉景龍主編,《龍門石窟造像全集2敬善寺區至摩崖三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 劉景龍,《蓮花洞:龍門石窟第712窟》,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年。
  • 劉景龍,《龍門石窟開鑿年代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年。
  • 劉景龍編著,《古陽洞:龍門石窟第1443窟》(含附冊共3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
  • 劉景龍編著,《龍門二十品:碑刻與造像藝術》,北京市:中國世界語言出版社,1995年。
  • 劉景龍編著,《龍門石窟保護》,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
  •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歷代碑帖法書選.魏碑(3)龍門二十品》,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
  • 閻文儒、常青著、龍門石窟研究所編,《龍門石窟研究》,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5年。
  • 龍門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學考古系編,《中國石窟.龍門石窟》,東京:平凡社,1987-1988年。
  • 龍門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學考古系編,《中國石窟‧龍門石窟》(共2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1992年。
  • 龍門文物保管所編,《龍門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 龍門石窟研究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編,《龍門石窟窟龕編號圖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
  • 龍門石窟研究所編,《龍門石窟一千五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 龍門石窟研究所編,《龍門石窟研究論文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 龍門石窟研究所編,《龍門流散雕像集》,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 龍門石窟研究所編,劉景龍、常青、王振國著,《龍門石窟雕刻粹編‧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 龍門石窟研究院編,《龍門石窟研究院論文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
  • 龍門保管所編,《龍門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58年。
  • 龍門博物館、龍門石窟研究院編,《龍門博物館藏品:佛教藝術卷》,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 關百益編,《龍門石刻圖錄》,東京:汲古書院,1978年。
  • 《龍門二十品》,北京:中國書店,1991年。
  • 《龍門二十品》,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 《龍門二十品》,東京:清雅堂,1955年。
  • 《龍門二十品》,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
  • 《龍門廿品》,鄭州市:中州書畫社,1981年。
  • 《龍門石刻百品》,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
  • 《龍門石窟》,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
  • 《龍門雅集》編輯委員會編,《龍門雅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 Jan van Alphen edited, The Buddha in the Dragon Gate : Buddhist sculpture of the 5th-9th centuries from Longmen , China , Antwerpen : Etnografisch Museum , 2001.
  • Amy McNair, Donors of Longmen: faith, politics, and patronage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2007.

學位論文:

  • 丁明夷,《洛陽龍門石窟唐代遺像的分期與類型》,北京大學學士論文,1964年。
  • 王立群,《洛陽龍門石窟寺》,北京大學學士論文,1986年。
  • 邢軍,《龍門石窟北朝洞窟的分期》,北京大學學士論文,1984年。
  • 卓軍,《龍門石窟北朝造像龕的類型與分期》,北京大學學士論文,1986年。
  • 張成渝,《洛陽龍門石窟水與振動環境的影響與評價》,北京大學理學碩士論文,2000年。
  • 陳慧霞,《龍門石窟萬佛洞之研究》,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 蘇玲怡,《龍門古陽洞硏究》,臺灣大學藝術史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