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第三窟
第3窟位於雲岡石窟的東部石窟群,是雲岡石窟最大的窟洞。第3窟的窟前立壁有木構建築遺跡,上有左右明窗,下列左右窟口。明窗前還有一層平台,左右兩側各立一座三層方塔,雙塔之間還有一南向小型窟室。此一小型窟室的主像是彌勒,壁面鑿滿坐佛,東西壁尊像皆為坐佛,壁面也是佈滿坐佛。第3窟的窟內平面為不規則的「凹」字型,東西長42.7公尺,高13.6公尺,兩側深達15公尺,廣大的面積與不規則的平面,也是雲岡石窟所少見。 此一巨型洞窟,先開窟於北魏年間,再於後代補增造像,是雲岡石窟唯一未能在北魏時期完工的大像窟。攸關北魏開窟的時間,有二種說法。1.遷洛都之前(494)。有學者以為該窟原為中心塔柱窟設計,故營造時間應與雲岡第二期窟的時間相當,即文成帝死後(465),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之際。2.遷洛都之後(494)。也有論者以為,該窟為大同地方官吏僧民,在遷都之後,為反對遷都遭賜死的太子元恂所建,原設計為三壁三鋪,後因正光四年(523)六鎮之亂而停工。至於三尊大像的補刻時間,也有隋或初唐兩種說法。1.隋代造像。有論者以為,該像比例失短,輪廓圓肥,應為隋作。也有人認為,這是隋煬帝追思之作。2.唐代造像。有論者以為證諸史實,隋代並無經營雲岡石窟,直到初唐,才有地方官吏和僧人鑿窟活動,亦即第3窟的補造工程。也有人以為,造像風格趨於初唐,如背光的柔和火焰紋,菩薩的繁複精緻頭飾。 此外,1980年代,一場暴雨過後,第3窟的前室頂板坍方,進行整體加固計畫專案,包括立壁、彌勒洞、明窗以及主尊都進行加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