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20窟是雲岡石窟西部石窟群的大型石窟,從第20窟往西的西部石窟,大都是第三期的小型龕窟。這五窟為雲岡石窟鑿建的開端,與文成帝復佛連串活動相關,當時主其事者為沙門統曇曜,又稱為「曇曜五窟」,屬於雲岡石窟一期窟。據《魏書》記載,學者以為,曇曜五窟的開窟時間有二說,一說為北魏文成帝興安初年(454~),另一說為和平初年(460~);至於營造下限年代,咸認為文成帝死亡之際(465年)。此外,由於當時魏都五級大寺造五像與帝室有關,學者大多認為,曇曜五窟與太祖以下的五帝相互對應,只是彼此對應關係,尚未有定論。 第19窟為橢圓形平面、穹隆頂,擬似草廬形式的窟形,南壁開明窗與拱門,明窗與拱門的東西兩壁鑿滿千佛龕與造像龕。從外壁的明窗和拱門,可以清楚看見窟內北壁鑿雕一身坐佛大像,大像的四周壁面,雕有千佛龕和二佛小龕。窟室兩側還有耳室,東側的外壁有開二窗,西側的外壁已經坍崩,室內有坐佛一身。整體配置,應該與第17、18、20窟一樣,都是三世佛的造像題材,學者以為,曇曜以三世佛與千佛為這16-20窟這五窟的主要造像題材,應該與當時復佛風氣,強調佛法源流傳繼,以及僧人習禪修行需要相關。至於該尊立佛與五帝的關係,學者看法出現分歧,有人以為按照曇曜五窟的開窟順序,應該是明元帝;還有根據昭穆宗廟制度,認為是太祖道武帝或是明元帝;還有學者認為該窟主尊沒有明顯圖像特徵,無法判斷與五帝的對應關係。(編撰/范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