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智慧‧藝術再現─佛教藝術圖照數位典藏專案計畫III
專案主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89年起,陸續推出「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廣徵學術機構共同參與,由此蘊生各類文史、藝術、自然科學等領域的數位典藏及開發應用研究專案,成果斐然。反觀海內外文化資產豐富的「佛教藝術」,相關主題之數位典藏計畫為數甚少。作為以傳承「漢傳佛教」為創校宗旨,開發以佛教藝術圖像為專題的線上資料庫,作為研究、教學資源,更是責無旁貸。
印度佛教藝術為漢傳佛教藝術的源頭,相關田野圖照亦是研究佛教藝術史相當重要的基礎研究材料。因此繼「龍門石窟」及「雲岡石窟」圖照進行DSpace建檔後,本專案將以攝影師黃華安先生受邀參與「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所拍攝之印度田野圖照為典藏標的,作為未來本校重要的教學與研究資源。
專案內容
為佛教藝術田野圖照之採集以及藝術志工培訓之目的,於2009年1月9至23日舉辦「2009“發現印度”佛教石窟藝術行旅」活動。此行主要參訪地點如下表,攝影師黃華安先生所拍攝數位圖照RAW檔約兩萬餘件。
參訪地點 | 性質 |
---|---|
山奇佛塔(Sanchi Stupa) | 佛教遺址 |
可內里石窟(Kanheri Caves) | |
卡爾利石窟(Karli Caves) | |
貝德薩石窟(Bedsa Caves) | |
巴賈石窟(Bhaja Caves) | |
般圖里那石窟(Pandulena Caves, Nasik) | |
奧蘭加巴德石窟(Aurangabad Caves) | |
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 | |
愛羅拉石窟(Ellora Caves) | 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遺址 |
象島石窟(Elephanta Caves) | 印度教遺址 |
卡朱拉霍神廟(Khajuraho Temples) | |
PataleshwarCave | |
秣菟羅政府博物館(Government Museum, Mathura) | 博物館 |
威爾斯王子博物館(Prince of Wales Museum) | |
德里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stitute, New Delhi) | |
歐察古堡(Jahangiri Mahal in Orchha) | 蒙兀兒王朝遺址 |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 | |
古達明納塔建築群(Qutb Minar and its Monument) | |
ShanwarPalace |
為了能夠對這批珍貴的圖照進行數位典藏作業,規劃「印度石窟藝術篇」,每年度進行不同主題的建檔工作。本年度將以「山奇佛塔」(Sanchi Stupa)以及「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兩個重要的佛教遺址的圖照為典藏標的,預計本年度完成1,050件圖照建檔。兩大主題簡介如下:
山奇佛塔(Sanchi Stupa)
山奇佛塔遺址位於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1989年已為世界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遺址具備僧院、寺廟及佛塔等建築,為印度境內少數維護相當完整的早期佛教遺址。其始建於阿育王時期(西元前三世紀左右),持續擴建直至十二世紀左右。本次田野圖照資料以山奇建築遺址中的三座佛塔為主。第一大塔四座塔門上有豐富生動的佛教本生故事、佛傳主題等浮雕。第二塔四周遺存88根欄楯立柱,其上存有精美的圓形和半圓形雕刻。第三塔則殘存南塔門雕刻飾板與部份塔基欄楯立柱雕刻。
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
佛教美術全盛時期的重要佛教遺址阿旃陀石窟,是同時具備佛塔、支提、僧院、佛像和壁畫的瑰麗寶庫,已於1983年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此遺址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蘭加巴德(Aurangabad)北方106公里處,在達布蒂河(Tapty River)支流彎曲處的丘陵懸崖河岸邊。石窟群沿著整個河谷地形開鑿,由東至西的方向依序編號,包括未完成的石窟共30座,規模不一。由於此處為笈多王朝時期的佛教聖地,挖鑿時間橫跨西元一至七世紀,歷經七百多年佛教中落後才停滯興造活動,一度為叢林遮蔽,直到1819年被狩獵的英國士兵無意間發現,才得以重見天日,是印度目前數量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石窟群和壁畫遺跡。

期程:2009/10~迄今
主題:印度石窟藝術篇(1)
- 山奇佛塔(Sanchi Stupa)
- 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