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簡章
◎ 活動主旨
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的法鼓大學,致力於培養學生美學素養,提升校園生活中藝術人文精神的高度,是實踐「心靈環保」相當的重要面向之一。然而,藝術文化環境的養成,除了以校園內各教研單位為主體,要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念,把一般社會大眾帶領至藝術殿堂,或將藝術結合到常民生活中,更是以推動社會公益參與為己任的法鼓大學努力的方向。未來法鼓大學藝術中心及博物館的運作,更需要凝聚一群熱愛藝文的民眾大力參與,讓藝術人文精神深化於社會各個角落。因此法鼓大學籌備處將規劃一系列藝術人文相關講座課程,藉此建立法鼓藝術志願工作者的種子隊伍。
「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
◎ 活動主旨
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價值的法鼓大學,致力於培養學生美學素養,提升校園生活中藝術人文精神的高度,是實踐「心靈環保」相當的重要面向之一。然而,藝術文化環境的養成,除了以校園內各教研單位為主體,要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念,把一般社會大眾帶領至藝術殿堂,或將藝術結合到常民生活中,更是以推動社會公益參與為己任的法鼓大學努力的方向。未來法鼓大學藝術中心及博物館的運作,更需要凝聚一群熱愛藝文的民眾大力參與,讓藝術人文精神深化於社會各個角落。因此法鼓大學籌備處將規劃一系列藝術人文相關講座課程,藉此建立法鼓藝術志願工作者的種子隊伍。
◎ 課程簡介
首次推出「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課程,特別邀請到國內佛教藝術史知名學者林保堯、陳清香以及陳奕愷三位老師,講授佛教藝術從印度到中國乃至台灣之間的流變。除了介紹佛教造像在古印度的源起之外,主要說明佛教藝術歷經數百年由中亞、西域、河西走廊東傳至中國,歷經魏晉的「萌芽期」、南北朝的「茁壯期」、隋唐的「成熟衰退期」及宋元以降的「轉型期」等幾個階段的發展過程。同時也將帶領學員認識地處亞洲佛教文化圈輻輳地的台灣,自清末移民墾台以降,佛教藝術在台灣的多元面貌。
此外,佛教藝術與佛教經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課程中也將藉由佛教藝術圖像學的講解,讓學員認識佛教圖像構成方式。為了落實研究與實踐並重的創校精神,本課程也將結合印度佛教藝術田野調查的行程,規劃「發現印度」藝術行旅,因此課程中也安排印度重要佛教遺址及博物館的導覽。對於數位時代如何掌握佛教藝術田野圖照採集的工作,以便參予海外田野行旅的藝術志願工作者能夠順利為法鼓大學帶回珍貴的研究材料,本課程也安排一場相關的實務課程,讓學員在賞析佛教藝術的同時,也能學習到豐富的數位知識。
◎ 師資簡介
林保堯
現任: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教授、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傳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博士
專長:宗教藝術、區域文化
陳清香
現任: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學歷: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文學博士
專長:中國藝術史、佛教藝術史、台灣美術史
陳奕愷
現任:致理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助理教授
學歷: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研究所碩士
專長:傳統工藝美術、民間藝術、宗教藝術、原住民藝術、文化創意產業及數位內容創意加值設計
◎ 講座內容 ( 堂數︱日期︱講題︱講師 )
第1堂︱ 11/08(六)︱ 聖蹟巡禮:印度佛教遺址導覽︱ 林保堯
第2堂︱ 11/15(六)︱ 瑞相題解:佛教藝術圖像原理︱ 林保堯
第3堂︱ 11/22(六)︱ 法相緣起:探索造像歷史長河︱ 陳奕愷
第4堂︱ 11/29(六)︱ 相法東傳:走過漫漫東傳佛道︱ 陳奕愷
第5堂︱ 12/06(六)︱ 黃金盛世:隋唐佛教藝術︱ 陳清香
第6堂︱ 12/13(六)︱ 新生轉型:宋元佛教藝術︱ 陳清香
第7堂︱ 12/20(六)︱ 開台新啟:台灣佛教藝術︱ 陳清香
第8堂︱ 12/27(六)︱ 數位知識:走進佛教歷史田野︱ 陳奕愷
◎ 招生對象:對佛教藝術有興趣之社會大眾及大專院校學生
◎ 招生名額:共計35名
◎ 課程費用:教師鐘點費、場地費、學雜費及講義費全部免費
◎ 上課時間:2008年11至12月每週六下午2:00-5:00
(共計8堂課,24小時)
◎ 上課地點:法鼓山中山精舍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一段67號9樓(民權東路與林森北路口)
電話:02-25911008
交通:捷運淡水線民權西路站,步行7分鐘(地圖)
◎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1月2日截止
◎ 錄取通知:11月4日以前電子郵件通知學員錄取名單
◎ 主辦單位:法鼓大學籌備處
有任何問題請電洽02-2893-9966轉6365林小姐,
「發現印度」佛教藝術講座課程,特別邀請到國內佛教藝術史知名學者林保堯、陳清香以及陳奕愷三位老師,講授佛教藝術從印度到中國乃至台灣之間的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