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日本大震災經驗分享會--來自災害現場的聲音

【活動報導/黃詩婷】2011年7月29日上午,日本岩手縣岩泉町副町長橋場覚先生,應法鼓大學籌備處藝術與文化學院之邀,於法鼓德貴學苑分享311東日本大震災區的實際經驗,內容涵蓋了災害前、中、後三階段的準備及應對模式。

橋場覚先生首先與大家分享了岩手縣之美,他指出,該縣是日本最大縣,擁有肥沃的土壤、廣闊的海洋、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水資源,盛產全國品質最好的農產品、乳製品及漁產品;工業方面,生產日本五大主要車廠的換檔零件,全世界最好的菜刀也在此製造。平泉町的中尊寺則是深具歷史與文化傳統的文化遺產,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認定;自然景觀中,岩泉町的龍泉洞為日本國內三大鐘乳洞之一,也是著名的景區。橋場覚先生感嘆地說,能夠在此地生活讓人感到非常幸福,然而,無情的天災就這麼來臨了。

但橋場覚先生也說明,其實這塊美麗的寶地,過去也曾發生過大海嘯,包括明治10年及昭和8年(80年及70年前),因此曾依過往的災害經驗,將防波堤水閘門增至13公尺高,只是仍抵擋不了311地震後引發的海嘯,造成町內的小本區域房舍瞬間淹沒。幸運的是,在政府持續的努力下,於日常生活中加強民眾的危機意識,落實防災教育與訓練,定期為防範海嘯做逃生疏散演練,才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過去的海嘯曾分別造成228人及185人死亡的記錄,此次海嘯雖然只造成3人往生,但仍有遺憾。

以此次被視為重要救災典範的小本國小為例,海嘯來襲時,岩泉町小本國小的師生們拼命往校園後方的逃生梯攀爬到高處,就是定期演練逃生教育的成功範例,也解救了全校88位學童的生命,該逃生梯也因此被當地稱之為「生命的階梯」。

演講過程中,橋場覚先生特別感謝志工們於災後第一時間的投入,由於町內人口老化嚴重,高中生便成為災後復原重建的主力,包括煮熱食、清理瓦礫皆不遺餘力,所有志工們忙碌的身影與貼心,深深撫慰民眾的心。

目前,岩手縣正開展重建工程,岩泉町政府提出重建計畫的時程為十年,包括三年內完成硬體建設,以及之後的生活重建。橋場覚先生指出,不管是遷村計畫、引導性提防計畫,都讓人們學習到,大自然的變化與人類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愛惜我們所生存的土地,落實防災教育,災害來臨時才能做好即時又正確的應變。

橋場覚先生與大家分享的防災教育模式、災難發生前應準備的事項、發生時的應變方式,以及發生後的面對與處理,都是實際參與、預防與解決災害的寶貴經驗,結合了行政機關與社區營造的概念,提供台灣防災教育更多的實務參考,對未來減少災害帶來的精神與物質損失,有相當重要的提醒。

最後副町長也特別感謝台灣的協助,他們將以永遠不失去希望的信念繼續漫長的重建之路,也將把此行從台灣得到的滿滿祝福帶回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