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家咖啡館:匱乏與充足,價值與身心處境的對話

【活動報導/葉淑英、陳玫如】7月30日的哲學家咖啡館,首次將場地設在德貴學苑一樓的解禪蔬食,在更接近咖啡館的氛圍中,20幾位參與者在辜琮瑜老師的帶領下,針對當日主題提出不同的觀點,並分享自身的生命經驗。

在活動伊始,辜老師先以老子的一段話帶出匱乏與充足的哲人思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接著老師便引導大家不斷透過幾個核心議題,作為思考的線索。

首先是探討環境與心境的對照,例如身處不同的情境,條件不同,會不會有不同的感受?其次讓大家體會覺察,感到充足的原因是什麼?感覺匱乏的原因又來自什麼?並由此讓參與者對充足與匱乏的感受,與身心狀態進行內在對話。

此次參與者者的年齡橫跨青年學子到銀髮族,角色涵蓋面向則包括大學生、家庭主婦、退休教師到3C產業的從業人員,成員的多元性讓這次的討論出現許多有趣的交錯。

由於處在一個所謂的e化時代,此次討論過程中,有關3C產品、電子郵件、blog和網路社群網站等現象,都成為大家思考匱乏與充足的熱門連結。例如面對日新月異的3C產品,到底要不要隨時跟上擁有或學習的步調?如果有實際的困難或沒有意願,會不會被時代、環境所淘汰?由於有相關從業工作者在場,因此出現各種多元觀點,辜老師則從中將有關價值觀的建立等課題帶入,讓大家思索,抉擇過程中,我們依於什麼來判斷?

老師也舉哲人伊比鳩魯對欲望所做的分析,「生命有三種欲望,一種是自然而必要的;另一種是自然卻不必要的;還有一種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邀請大家一起從定義到生活中的連結來思維,什麼是自然?什麼是必要?什麼是不自然的?什麼是不必要的?

討論過程中,參與者也提出許多精闢見解,與有趣的觀點或經驗。例如一位感覺很匱乏的夥伴,是因為身邊的人所擁有的經濟條件是自己到達不了的。有的人覺得匱乏,則是因為不斷給自己目標去追求。但終究因為察覺到自己的比較心態,從而改變思維,發現盡心盡力生活,就沒有充足和匱乏的問題。

有位帶著孩子一起參加的家庭主婦指出,由於照顧家庭十分忙碌,一段時間之後心靈有匱乏感,處理的方式就是去打個禪七,讓自己因著補充而感到充足。

也有人分享自己在匱乏狀態下,會進入恐慌的情緒,進而只想去擴張、尋求支持或是攻擊,以掩飾自己的匱乏。這些經由檢視過的分析,將可以在未來出現類似模式時自我提醒。

活動結束前,辜老師邀請參與者回家之後,可以練習評估自身的狀態。將擁有清單、匱乏清單做個表列,再重新整理、檢視,可以試著用必要與否?自然與否?或今日討論過程中其他人的經驗,對自己的狀態做出不同的觀照。

誠如老師一開始所說,許多人帶著疑問,走進哲學家咖啡館;往往帶著更多的疑問,走出哲學家咖啡館。因為疑問本身,就是哲學思考的開始。無論是否接受過哲學訓練,走進哲學家咖啡館的每一個人,都能透過對話,開發或顯現哲學潛質,經由不斷地追問,帶著更多元、更包容的心走入所處的身心情境,與更多人開展檢視過後的新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