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

2007/03/06 友誼是和平的基礎

友誼是和平的基礎

3月6日於肯亞戈曼「蘇丹青年和平論壇」會議致辭 (常聞法師代表宣讀)
我很榮幸被邀請來為蘇丹青年和平論壇做一場簡短的演說,因我不能親自出席,故由弟子常聞法師代我宣讀。我祝福大家身體健康,也祝福大會順利圓滿。
我個人對於蘇丹這個國家知道的不多,但是我曉得蘇丹在非洲是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大約三千五百三十九萬多人,同時全國有19個種族,597個部落,語言主要是阿拉伯語,但是英語也能通用。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僅有百分之五信奉基督教,由於國家的種族較多,國家的宗教也不統一,因此有一些衝突。

2006/11/12 一條共通的道路

一條共同的道路

11月12日「中東暨亞洲宗教領袖高峰會」開幕演說
我的宗教背景是佛教,屬於佛教中漢傳佛教的禪宗。站在佛教的立場,當我們面對不同宗教而與之互動的時候,我們不會強調佛教的信仰,也不會凸顯佛教的教義,而是融合、接受、包容與瞭解多元宗教並存的事實,並且關注今日整體人類的共同需求。
因此,我對大會的第一個建議是:設法找出不同宗教之間的溝通交集點。如果僅僅是討論自己的宗教背景或是信仰的宗教教義,則會不容易達成交集;最有可能構築各宗教交集和溝通的橋梁,乃是大家共同思索如何為整體人類謀求福祉,以及如何為世界和平付出奉獻。
每個宗教各有其文化背景,也互有不同的信仰立場,這是歷史形成的事實。

2004/07/23 認識心靈環保

闡明「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台北論壇」的活動意義

二○○四年七月廿三日開幕式
法鼓山 聖嚴法師
怎樣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青年傑出領袖?我的建議是:除了有聰明、有專業的特長,須要有道德的責任心、要有世界和平的使命感,要有謙卑、誠實、穩定,以及對全人類充滿了寬容和愛心的人格特質。唯有如此,才能為自身創造真正的幸福,才能為全人類帶來永久的和平。
「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的緣起,是「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

2004/01/28 以教育來建立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

以教育來建立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

二○○四年一月廿八日全球倫理價值
法鼓山 聖嚴法師
建立全球共通的倫理價值觀,不僅是為了防止或反對恐怖主義的暴力攻擊,它的積極面,乃是為了保護全球每一個族群之中的每一個人,不再會受到相互傷害的威脅,使得生活在地球世界的每一個人,都能不被懷疑、不被誤會、不被歧視、不被排斥、不被攻擊。而是能夠彼此尊重、彼此諒解、彼此寬容、彼此學習、彼此幫助。唯有如此,我們的世界,才會有普遍與永久的和平。

2003/05/21 宗教的暴力與恐怖主義

宗教的暴力與恐怖主義

二○○三年五月二十一日講於紐約聯合國哈瑪紹紀念圖書館演講廳
聖嚴法師
我們相信,世界任何一種宗教,都是主張人類應該和平相處的;我們也應該肯定,世界任何一種宗教,都是相信他們所崇拜的神,是最有愛心、最有正義、最有能力賜福給人類的。

2002/10/07 結合婦女力量尋求世界和平

女性,慈悲的象徵

20021007第一屆全球和平婦女宗教暨精神領袖會議
諸位婦女宗教暨精神領袖:
首先,我要為全球和平計劃的婦女宗教暨精神領袖們祝福。祈願由於這次日內瓦會議的召開,為全球人類的永久和平,帶來希望,打下基礎,開啟幸福的大門。
其次,我要向全世界的偉大婦女們致敬。不論在歷史上是否留有姓名,女性在人類社會中,永遠是男性最有力的配合者及最可靠的援助者,所以一向在以男性為代表的成就之中,總有一半是來自女性的貢獻。更何況世界各宗教中,在其創教者及領導者的背後、身旁和周圍,都有或多或少的女性,給予他們啟示、照顧及支持。也有不少偉大宗教家本身,就是女性。

2002/06/12 世界宗教領袖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

世界宗教領袖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

二00二年六月十二日講於曼谷聯合國大會堂
法鼓山聖嚴法師
人類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雖然由於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在資訊、交通、生活資源等各方面,都比過去更方便更富裕,但也使得各種傳統的價值觀,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
宗教乃是全人類共同的源頭和依歸,我們又不能否認,由於宗教的排他性,易將異己者誤視為邪惡,加上野心家們利用宗教,製造仇恨與衝突,情況嚴重的,甚至會亡其國家,滅其種族。

2002/02/03 以「經濟與教育支援」轉變基本教義派的認知

轉變基本教育派的認知

2002年2月3日講 於WEF大會

原則上,我們應該承認:基本教義派是正常現象,因為不論是對於宗教價值的堅持,或者對於特定的學術理論及政治理念的堅持,都可算是基本教義。所不同的是,有些人的堅持可以修正及改變,特殊的宗教堅持則很不容易改變。

2002/02/01 多元化世界人類所應認知的「神聖」是求同存異

二○○二年二月一日發表於WEF 紐約會議大會

聖嚴法師

「神聖」的定義,是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在多元化、現代化、全球化的社會中,我們必須有這樣的認知。

各宗教所認知的「神聖」,是從對於各自所依聖典聖訓的信仰和詮釋而來,也有是從宗教經驗的啟示中產生,那些「神聖」的認知,看來是出於純客觀的所謂「天啟、神示」,事實上是源於個人因素、地域因素、時代因素,包括歷史背景、文化環境的共同性及差異性而形成的,所以不能算是純客觀的。